2010年10月13日

华尔街日报 刘晓波将和平奖献给六四亡灵


Jailed China Dissident Dedicates Peace Prize to Tiananmen 'Souls'

刘晓波将和平奖献给六四亡灵


周六,参观者在诺贝尔奖中心浏览刘晓波和其它和平奖得主的照片

北京——刘霞透露,狱中的异议分子、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在狱中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并将它献给六四屠杀的遇难者。虽然警方持续骚扰欢欣鼓舞的支持者们,并拘留了三名周五晚在北京一家餐馆饭醉庆祝的人,但她仍被允许在周末与刘晓波见面。周六,锦州监狱的官员告诉刘晓波,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中共当局限制她的行动,屏蔽了她的手机信号,但在她发给朋友,后被转发给华尔街日报的电邮中,她说道,刘晓波将和平奖献给1989天安门游行中的“所有亡灵”。“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和平民主自由和非暴力的精神。”她说道,“说起亡灵,晓波哭了。“

虽然北京发出过警告,但周五,设在挪威的诺贝尔奖委员会仍将和平奖授予今年54岁的刘晓波,颁奖理由是“长期在中国争取基本人权的非暴力斗争”。此前,他因“颠覆国家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

刘霞已经与外界失去联络。周五晚,她说警察登门拜访,说他们将带她去300里之外的锦州监狱探望刘晓波之后,她的电话显然就被切断了。“兄弟们,我回来了,”刘霞在周六发了一推,她的民主人士朋友们证实这是她本人,“八号我就被软禁了,不知何时见到大家,我的手机被搞坏,我无法接打电话。见过晓波,监狱在9号晚告诉他得奖的消息。以后的事慢慢说。请大家帮我推。谢谢。”她没有具体透露她何时通过何种方式与刘晓波见面,但周五她说,她被允许每月见刘晓波一次,上次见面是97日。

同时,中共当局继续封锁除官方的谴责外几乎所有关于和平奖的新闻和在线讨论,并阻止异议分子公开饭醉。据两名参与者透露,周五晚,当17位民主人士抵达北京的一家餐馆庆祝刘晓波获奖时,他们被大约30名便衣逮捕了。参与者之一的何阳说,三名饭醉者——王荔蕻、吴淦(屠夫)以及赵长青——被拘留八天,他和许志永被软禁,其余人被释放。“开始他们说要查看我们的证件,然后他们突然把我们全都带走了。”何阳说,“用暴力手段阻止这类和平活动,只会使人们更加关注我们的行动。”周六晚,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在北京一家饭店组织了一场庆祝晚宴,被邀请者为中国的杰出自由知识分子们。然而,据一位参与者透露,晚宴开始前,北影的保安出现并将崔带回学院。周日,公安要求周舵——他与刘晓波一起参与了1989年的天安门绝食抗议——取消当天中午的庆祝午餐。

美国和一些其它西方国家政府祝贺刘晓波获奖,并呼吁释放刘晓波。这体现了在优先考虑商业和安全事务数年后,他们重新开始关注中国人权记录。然而,中共谴责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的决定“亵渎”了诺奖,这使外界担忧,北京在货币和领土上更强硬的外交政策已经造成紧张局势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将进一步复杂化。

周一,在东盟和包括中美日在内的其它八国于河内举行的防务部长会议上,领土争议再次成为焦点。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计划与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为期两天的会谈中见面。这是自今年1月,北京因美国对台军售而中止与华盛顿的军事交流后两人的首次会面。此外,中国因美国在钓鱼岛事件中支持日本,在南海领土争端中支持越南和其它东南亚国家而愤怒。

自刘晓波入狱以来,美国一直呼吁释放他。到目前为止,美国仍致力于恢复军事交流,以及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外界预期,刘获得和平奖并不会对中美关系有立竿见影的影响。但长期看来,这会使中国官员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更加强硬,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西方国家利用人权话题否定中国近来的进步,中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改革使数百万人脱贫,西方国家未对此给予足够高的评价。

刘晓波是获得和平奖的首位中国异议人士,虽然在64事件后西藏流亡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也获得此奖。1959年后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称,他领导的是争取更多自治权的和平运动,但北京认为他是分裂主义者。历史上只有两人在狱中获得和平奖:1991年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和1935年德国和平主义者卡尔..奥西茨基。

然而,由于中共控制的大陆媒体大都忽视这则新闻,审查机构屏蔽了网上的大多数讨论以及含有他中文名的文字信息,大多数中国民众对刘晓波和他获奖之事一无所知。大多数媒体只报道了中共当局的反应,但环球SB——最为国家主义的中共喉舌——批评和平奖是西方分裂中国的阴谋的一部分。“善良的中国人有理由怀疑,诺贝尔和平奖已经沦为服务于西方利益的政治工具,”它说道,“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用和平奖给中国社会撕开个口子。”

作为一名在89民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前文学教授,刘晓波起草零八宪章(一份要求言论自由和多党选举制的宣言)一年后被宣判有罪。在获得诸如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等国际知名人物的支持后,刘晓波成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哈维尔曾是捷克异见分子,他参与起草的七七宪章启示刘晓波起草零八宪章。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