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经济学人 中国龙的威胁


中国龙的威胁


中国和美国注定是竞争对手,但双方不一定成为敌人。

03年底到04年初,中国的最高领导层不是像往常那样领导13亿人民,而是用几个下午学习了历史上大国的崛起。你可以想象,当他们回顾自15世纪以来,帝王和新贵是如何为权力争得你死我活时,一幅幅惨烈的战争与破坏图景在他们眼前展开。同样可以想见,他们之后着眼于自己的现实目标:中国能否不借助武力而登上世界的权力之巅。

中国已经尝试过许多方法来安抚对它的崛起忧心忡忡的世界。它反复保证自己坚守和平。它慷慨地援助和投资,与邻国处理边境争议,在联合国维和和国际组织中大放异彩。上月朝鲜炮击韩国岛屿时,中国至少试图重启六方会谈,以限制自己的近邻。

但显而易见,中国有时也毫不客气地亮出獠牙。3月,朝鲜击沉韩国军舰,46名船员葬身鱼腹,中国没有谴责朝鲜。几个月后,日本逮捕了一些中国渔民,理由是他们的渔船在争议岛屿附近冲撞日本海岸警卫舰。中日随即爆发外交危机,中国拘捕了几名日本商人,停止了对日本工业至关重要的稀土出口。此外,中国强硬地重申了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以及事实上几乎整个南海的主权。

正如领导人们将从历史课中学到的那样,大国间的关系决定了世界处于战争还是和平,比如现在的英美关系和二战时的英德关系。

到目前为止,中美关系相当稳定。中国致力于发展经济,美国则专心处理伊斯兰世界的恐怖主义和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但双方互不信任。中国坚信美国不想见到一个强大的中国,美国担忧被重整旗鼓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点燃的中国民族主义会崭露头角(参考特别报道)。

悲观主义者

悲观主义者认为,中美注定是对手。两国对于美好社会的观点大相径庭。另外,实力增长的中国会雄心勃勃地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与此相反,美国不会甘心拱手让出自己的领先地位。

他们或许正确地看到了中国的野心,但中国未必会成为美国的敌人。中国不再像苏联那样输出革命,也不像19世纪欧洲国家那样四处殖民。中美有许多共同点。全球化和开放市场提供了原材料产地和消费能力,双方均从中获利。两国都希望世界局势大体稳定——核武器不扩散,因而像伊朗和朝鲜这样的流氓国家无法制造灾难。若战争爆发,中美都将受到严重损失。

把中国变成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像敌人那样对待它。危险之处在于,争端和摩擦会损害中美关系,就像一战前十年英德关系破裂那样。在防务领域,双方已有裂痕。中国觉察到了美国海军的威胁,因此推进了导弹、潜艇、雷达、网络战和反卫星武器的现代化进程。美国也因此奋起。近来,五角大楼对中国军力的评估提出,中国已经威胁到台湾、美军基地以及在中国附近海域美国航母的安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投入更多军力。再一次感受到威胁的中国可能作出回应。即使双方都不想伤害对方——如果他们只求自保——两国仍有可能将对方视作日益增长的威胁。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的解决办法是中止军备竞赛。但被削弱的美国会导致东亚长期动荡,进而影响商贸的稳定——这正是美国今日之繁荣得以持续的条件。因此,美国必须足够强大,以保证海域安全,保护台湾不受大陆攻击。

如何消除隔阂

历史表明,当崛起的大国认为自己可以不受阻碍地发展,而超级大国认为它控制世界的手段没有受到基本威胁时,两国就可以和平共处。所以军队建设必须与建立信任同步进行。

在亚洲建立信任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确信争议和误解不会失控。因此,中国应该开诚布公地宣告自己的军事理论——它的核姿态,航母和导弹计划。与此类似,中美需要建立规则,妥善处理包括朝鲜、台湾、空间和网络战在内的争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就阻止海上摩擦变为武力冲突达成共识。

中美应尝试多边协作。亚洲应结束现在自说自话的局面,代之以单一的地区安全论坛,如东亚峰会。亚洲国家应该增强互信,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如医疗、环保、反海盗、反恐——恐怖主义的威胁来源于它的跨境性质。

如果美国想要把中国纳入它所倡导的,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秩序,美国自己必须同样遵守规则。每次它破坏规则——如保护主义——都会使中国的疑虑增加,也损害了美国追寻的秩序。

相比于历史上那些亦敌亦友的大国,中美拥有的优势是,他们见证了经历了灾难性错误的20世纪。本世纪是否与上世纪不同,正是取决于他们。

0 评论:

发表评论